本网讯(科研处 供稿)5月8日上午,我校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召开了“吉林财经大学科研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平台发展调研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童猛,副校长祝国平,科研处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曹忠威,吉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王丹出席会议,科研处副处长张东敏和学校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负责人及平台代表参会,会议由曹忠威主持。
曹忠威首先介绍了科研平台基本情况以及本次活动意义,本次会议旨在为各平台提供一个交流的桥梁,系统梳理全校科研平台布局建设运行情况,共同探讨科研平台建设的心得与经验,共同探究推动我校科研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在经验分享环节,吉林省对外经贸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关嘉麟介绍了平台建设经验。她说明了平台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指出研究方向谋划和研究团队搭建是平台取得瞩目成绩的关键。平台围绕吉林省外贸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注重实地调研与多部门合作,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吉林省汽车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发展,以及对外经贸人才培养和储备策略,并围绕研究方向搭建研究团队,产生了大量高水平资政服务成果。
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骨干、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德帅作为校级科研平台代表进行了平台经验的分享。吴德帅介绍了平台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和合作与交流是平台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心通过培养科研骨干,整合力量支持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带动力的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心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展服务领域,既有效提升了社会声誉和科研水平,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效率双赢的局面。
在自由讨论环节,各科研平台负责人和平台代表对本平台科研工作推进情况及工作思路进行了发言,同时围绕学校现阶段科研平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交流。各平台普遍认为,专职研究人员数量是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平台发展的重要支撑,灵活的管理机制是平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各平台提出了聘用专职研究人员、新入职博士按照计划任务先入平台、增加科研人员类别等提升平台科研团队实力和成果层次的思路。在平台建设经费来源上,各平台提出了短期争取校外合作研究、新入职博士科研经费启动资金与平台建设挂钩,长期通过数据调研中心提供有偿数据服务的方式。在机制创新方面,各平台认为应改革科研工作量考核机制和职称评审办法,加大平台成果在职称评定及科研工作量考核中的分量,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平台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平台的活跃度和成果产出。
随后,祝国平对两个先进平台建设单位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科研平台是实现学校有组织科研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学校要完成五方面的发展任务。一是明确科研平台定位,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和作用;二是明晰平台发展目标。各平台要有使命和愿景,明确平台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三是健全团队协同机制。各平台要明确科研团队协同建设机制,实现跨学科融合,同时充分发掘青年教师的科研潜力;四是开展有组织的实地调研。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走出去,各平台可依托学校现有的数据调研中心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五是引进外部科研项目,实现科研平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他指出科研平台要明确自身的特色和使命,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作用。
最后,童猛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必要性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科研平台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人才、推动学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此次调研会,学校深入了解了当前科研平台建设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科研平台建设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一是各平台要先立事,后做事,以结果为导向,探索出一条迎合特色财经类科研平台的新出路;二是要不断创新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学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三是要优化科研平台资源配置,学校将重点支持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紧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平台。童猛希望各平台能够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精准定位、精心布局,在科研活动中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追求卓越,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处将细致梳理各平台所提问题,主动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力图消除平台发展中的障碍,为平台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未来,科研处将着力促进平台机制创新,激励科研人员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审核人 曹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