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经济运行研究中心简介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0 15:26:10 点击数:

一、本科研机构总体状况评述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省统计局协商共建“经济运行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以分析解决吉林省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为吉林省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目标的科研平台。该中心的建成,将开启政府需求、政府数据与高校科研相结合的“校政合作”新模式,是政府与高校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有益尝试。

经济运行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政府在宏观经济 管理过程中,通过宏观经济运行监测,获取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信息,可以正确评估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预测未来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迅速反映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并进一步做出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决策。吉林省目前尚缺乏专门为省内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运行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科学研究机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的缺失,造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的大量浪费,更重要的是可能由于缺少数据深度分析支持造成部分宏观调控措施存在偏颇。因此,吉林省亟待建 立一个能够对我省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和研究的科研机构,以实现以下 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监测预警作用,即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国 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等经济情况,及时采集各种宏观、区域、产业和 行业信息,运用统计方法与技术进行归纳与分析,最终实现全面准确判断经济运行走势的目的;二是助力政府调控,根据经济运行的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经济增长点和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数据分析结果表现出的经济进行规律指导下,提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实现物价、就业和贸易稳定的政策措施,为决策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拟参与共建“经济运行研究中心”,是财经院校统计学科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更是我校统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统计学院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近年统计学院承担并完成了经济运行监测、经济指数编制和地方经济 问题领域内的诸多课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是我省高 校在经济统计社科基金方面的突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民生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吉林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互动耦合模式及协调规律研究》、《振兴吉林 老工业基地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分形研究》、《吉林省三化统筹发展 研究报告》(获吉林省副省长重要批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研究--长吉图产业结构调整若干问题》、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吉林省 国家及经济开发区提升竞争力对策研究》等项目,均获得项目委托方 的高度认可,代表了统计学院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运行研究方面的累积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利于统计学院持续挖掘学科优势,在服务地方政府的主题下,将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科研增长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应用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数据挖掘、宏观经济分析技术和宏观经济政策是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目前统计学院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领域已经储备了大 量的师资,统计大数据云实验室建成为大数据计算提供了充分的软硬件准备。因此,统计学院的条件足够支撑利用大数据进行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的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吉林财经大学承建“经济运行研究中心”的目的与意义表现在:

(一)承建本研究中心的目的


1.学科发展之需

统计学院将通过中心课题研究,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的教与学的高度融合。中心的成立将为统计学院创建一流统计学科提

供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平台。首先,平台建设将遵循吉林省经济发展 需要,突出财经院校特色,支撑统计学科建设。统计学科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实际,选准科研攻关方向,中心的建立将为统计学科的科学研 究创设明确的方向,形成科研凝聚力,将显著促进我院统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平台建设将有效推动学科交叉,深化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的共生与协作。统计学科可与很多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拓展统计的深入应用。目前,我院统计学学科交叉主要体现在经 济统计和社会统计的深化发展。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统计学科与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的高度融合,融合方式主要体现为运用 统计学方法解决经济波动监测、预测、预警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最后,平台建设将服务于统计科学的科研与教学。依托平台科研项目建设,聚焦科研攻关方向,将促进统计学院凝练科研队伍,加快科研成果产 出,形成科研良性循环发展环境;另外,结合学科建设方向和科研项目建设,形成统计学院产学研共生机制,平台建设将激发学生对统计 应用的兴趣,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研究能力,为统计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2.服务政府之责

统计学院将依靠中心的平台,瞄准地方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的经

济统计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服务。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都

面临着数据堆积问题,如何整合信息、分析数据是一个政府部门亟待 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各级、各类的政府职能部门拥有、发布了海量的信息,政府部门的大数据处理问题,加深了这一矛盾。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 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因此,财经院校理应肩负起为政府服务的社会职 责。为吉林省政府解决数据分析问题,为政府进行经济监测,协助政府科学决策,是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教育为市场服务,为大众服务,为政府服务,一方面满足社会对实用性知识

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是一个既重效率、又讲公正的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3.人才培养之本

中心平台的建设,将有效促进统计学科人才“学”与“用”的连接,

有助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既懂数理统计方法、又懂经济统计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复合型经济统计人才。成立 经济运行研究校级、省级学术平台,对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专业培养将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数据科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建立为培养更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端数据分析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心平台的建设同时还将对吉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和解决专业内需要数据支持的相关问题提供重要支持。中心将每年稳定的召开1-2个研讨班(会),并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到中心讲学或开设专题讨论班,这种学术交流和推广的方式能够扩展统计学院乃至整个吉林 财经大学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中心还将配合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深化统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建立优秀学生本硕连读的通道,以及本科或硕士海内外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统计学人才。

4.强化师资之道

中心平台建设将有助于统计学院凝练科研团队,形成团队发展合

力。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团队是获取市场资源的最重要形式。科

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建设适应了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渗透、拓展 的需要,有利于碰撞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团队建设也是教师个人成 长的重要土壤,团队协作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的比较优势,激 发个人的研究动力。经济运行研究中心的设立,将有助于我院构建一 个团结高效的科研团队,把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层次结构,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激发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的积极性;有利于高端人才引进,保证学校教 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和发展。中心在人才管理中将通过采取动态、开放式管理模式,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积极吸引国外知名学校的学术带头人、优秀毕业生充实学科队伍,培 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学术精英的团队。中心的成立将在吉林财经大学建立一个吸引海内外优秀统计人才的基地,广泛联系全球 各地经济统计学者,吸引优秀人才到吉林财经大学工作,提高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科学术成果知名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统计研究领域继续发挥领先优势。

(二)承建本研究中心的意义


1.科学研究意义

中心的建立将促进统计学院在经济运行监测、区域经济对比监

测、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政策模拟和经济预警等方向的高水平科研产

出。目前,关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的学术研究极为丰富,但关于 省级和行业经济运行监测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本研究

中心将依托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攻关的经济课题,运用吉林省统 计局提供的宏观、区域和行业发展数据,对吉林省经济运行的相关问 题进行统计分析。其科研优势在于,第一,中心的相关研究课题是吉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矛盾,研究课题具有明显的实际 意义;第二,课题研究中运用的数据源于吉林省统计局,一方面解决了大多数研究者在研究中常常遇到的数据瓶颈问题,另一方面,统计 局可以对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核算方法进行较为权威的说明,较大程度 上解决了统计分析中变量选择准确性的问题;第三,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师生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技术支持。因此,由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省统计局 共建的研究中心,将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吉林省经济运行科学研究的发 展。目前,统计学院已经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指标编制和运行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累积,该中心的建立,对于继承并发展我院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2.应用实践意义

中心的核心使命为监测吉林省经济运行状况、预测吉林省经济发

展趋势,并对吉林省经济运行提供预警。中心的研究工作的核心意义

在于将数据信息落地,即挖掘大量经济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对政府 科学决策提供数字支持。将统计方法与经济问题相结合,实现了统计分析在学科交叉中的应用与实践意义。由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统计局和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共建本中心,将进一步拓宽并

深化中心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中心科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聚焦于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省内急需解决的经济实际问题,并最终为吉林省政府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政策建议,因 此中心的建设对于吉林省经济平稳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中心 的科学研究将在最大程度上激活吉林省统计局大量宏观、区域和行业 数据,致力于为“沉睡”的数据赋予生命力,中心的建设将统计工作由搜集、整理数据进一步迈向分析、应用数据,推进了统计数据科学研究成果服务经济发展的实践意义;最后,中心的建设将推进统计学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学科融合,预期实现以统计建模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的最终目的。

二、承建科研机构的相关优势条件


(一)科研论文与著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研究中心在经济运行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及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成果丰富,科研成果数量逐年增多,质量显著提高,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ManagementDecision》、

《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Scientometric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经济运行相关研究学术专著17部。

经济运行理论与方法方面,《Academiccollaborationsand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The role of region-specificinstitutions》、《Howdoresourcesanddiversificationstrategyexplaintheperformance consequencesofinternationalization》、《关于资本存量核算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检验与成因机理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等三十余篇科研论文在《ManagementDecision》、《ResearchPolicy》、《统计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著名检索SSCI、SCI、CSSCI源期刊上发表。

宏观经济研究方面,《Spillovereffect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howdoregion-specificinstitutionsmatter?》、《Exploringtheroleofgovernmentinvolvementinoutwarddirectinvestmentfromemergingeconomies》、《关于综合运用Benford法则和面板模型检测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的内涵分析》、

《我国各地区民生发展现状综合评价》等二十余篇高质量研究成果在

《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统计研究》等著名SSCI、C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

产业经济研究方面,《Thedecisiontoexport:firmheterogeneity,sunkcosts,andspatialconcentration》、《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企业统计调查制度的研究》、《吉林省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效应的实 证分析》、《长春市小微工业运行态势综合评价》、《区域文化多样性对新企业创建的影响研究》、《污染税、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与长期经济增 长》等二十余篇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统计

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财经科学》等著名SSCI、C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

区域经济研究方面,《GDP国家数据与地区数据的可衔接性研究》、《中国省域城镇工资水平的区域分异机制与空间效应》《“三化”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东北经济频发衰退的原因探析——从“产业缺位”到“体制固化”的嬗变》、《吉林省农户借贷现状调查》等二十余篇研究成 果在《厦门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研究》、《东北亚论坛》、《吉林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等CSSCI期刊上发表。

另外,研究中心在学术专著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力研究》、《应用经济学创新文集》、《中国低碳公路运输业发展研究》、《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中国统计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等共17部。

(二)科研项目基本情况


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经济运行理论与评价作为科研的首要任务,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在经济运行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及区域经 济研究四个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及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研究中心拥有省级专项支持的《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和《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心》。

近几年来,研究中心共承担经济运行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科研项目53项,总经费高达603万元。充足的科研经费、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产出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提供了保障。

研究中心成员承担国家级或部级科研项目共15项,包括《转型经济的消费需求演变特征—收入分布变迁效应理论与实证》、《资本存量核算的理论、方法研究与相关数据库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十三五”时 期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协调机制研究》、《市场供给的动 态缺口效应及其对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国民生指数构建及 实证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科研经费达351万元。

研究中心成员承担横向企业委托或纵向省级经济运行现状及评价类科研项目共计31项,包括《吉林省农户借贷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研究》、《广东省海洋经济重点区域与产业专题调研(珠海横琴自贸区)》、《吉林省“五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等项目,科研经费达134万元。

同时,研究中心成员承担国家发改委委托经济统计评价项目《吉 林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研究及能力建设》1项,科研经费100万元;承担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合作与发展》1项,科研经费200万日元;承担《统计“一套表”制度创新研究》等

校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两项获批校级重点项目,科研经费6万元。此外,研究中心成员参与联通集团关于联通通讯业务大数据挖掘

及基础支撑建设重点研发项目《联通集团基础支撑新建》两项,科研 经费达2116万元,其中一期投入科研经费916万元,二期投入科研

经费1200万元。

(三)科研获奖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研究中心共获得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奖、吉林省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 研奖励16项,主要涉及经济运行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在经济运行理论与方法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检验与成因机理研究》、《基于动态数据分析的客户智能方法研究》等5项 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其中,《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检验与成因机理研究》利 用CIPS面板单位根检验和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得到我国房地产价格在样本期间内存在泡沫,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给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在宏观经济研究方面,《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研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等5项科研成果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其中,《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载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研究》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

性研究》获得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上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改进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合理 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支出结构、地区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产业经济研究方面,《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力研究》荣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项研究综合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吉林省重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依据此研究结果,可以清晰地掌握吉林省各个重点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据此对吉林省重点产业进行分类,对于发展水平不佳的重点产业进行专项扶持,进而使得 吉林省各重点产业共同协调发展。除此以外,还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吉林省县域“三化”统筹发展研究报告》荣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三化统筹视 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县域经济“亚核心模式”研究》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这些课题分别对吉林省县域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为政府提供了有关经济政策相关方面的较为成熟的咨询意见,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新经济结构模式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中心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三化统筹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等吉林省亟待解决的经济运行问题开展研究,承担了相

关课题50余项,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15项。其中,《吉林省县域“三化”统筹发展测评方案》课题研究成果构建了县域“三化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该研究成果能够全面、客观地监测和评价吉林省县域推进“三化统筹”的综合水平,综合反映“三化统筹”推进的效率和落实效果。并且该研究成果还可以用于长期评价,以掌握各县三 化统筹水平的变化情况,为吉林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修正吉林 省战略途径和政策组合提供参考。该成果得到吉林省副省长竺延风批 示,由省发改委牵头与和省财办等多部门共同确定县域三化统筹水平考核方案,将三化统筹水平考核纳入县领导政绩考核。

(四)基础设施完备


1.平台及网络资源保障


(1)经济运行监测平台研究中心近年建设了调查与分析实验室、访谈实验室、统计综合分析实验室并在上述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了“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调查与分析实验室和访谈实验室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设施完备,可以完成电话辅助调查、统计数据处理及分析,配有如SPSS、Eviews、SAS、R、Python等主流统计软件,配备有主流的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机、录音笔、服务器等各项必要设备。通过上述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经济运行研究提供了较强的硬件基础,能够为教师研究和学生实验、实训、竞赛提供较好的软件和硬件支持。

(2)经济大数据研究平台

2016年,成立经济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已建成“统计云实验平台”,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可以开展基于Hadoop或Spark的大数据教学与研究,能随时随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模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和产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统计大 数据云实验室建成为大数据计算提供了充分的软硬件准备。因此,本中心的条件足够支撑利用大数据进行经济运行监测的发展趋势。

(3)网络资源保障

研究中心的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网络运行相对流畅和安全,在办

公楼和实验室都有校园无线网络,网络基本覆盖到研究中心的各个角落,保障了师生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

①网络运营设施和安全建设

中心依托主干校园网,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千兆局域网络。有

线和无线网络均已覆盖教学区、办公区、科研区,覆盖率达100%。中心的局域网采用了VLAN技术进行虚拟网络划分,保证了不同实验室管理的方便性、安全性以及整个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中心建立了服务器室,近10台服务器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按服务器应用分类,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网络教学服务器等。同时,中心购置了防火墙设备,并设置了严格安全策略,有效地保障各信息系统及网站的安全。学生在实验室里通过局 域网既可以访问学院、学校、互联网资源,还可以共享实验室内的教

学资源。

②网站建设

研究中心依托统计学院网站建立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同时为教

师、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教学资源,及时发布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学院概况、本科生专栏、研究生专栏、招生就业、党建园地、学生工作、科研工作等栏目(http://tjxy.jlufe.edu.cn/)。



2.财力资源保障

近五年来,研究中心在学科平台与基础条件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

展,建设经费充足,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拨款900万元,省财政专项

资金拨款515万元。经费使用严格执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经费使用制度落实情况好。主要用于更新计算机设备、增 添图书资料、购买正版计算机软件、支持著作教材出版、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上述经费为经济运行研究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财力 保证。

3.数据资源保障

经济运行的研究离不开统计数据,研究中心图书资料丰富,馆藏

总量3.9万册,中文藏书量3.5万册,外文藏书量0.4万册,中文期

刊45种,外文期刊9种,电子数据库39种,中文电子图书5300册,

外文电子图书200册,中文电子期刊1383种,外文电子期刊5900种。除此之外,本中心每年购置各类统计年鉴,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及最新研究方法的参考资料库。

在中央财政经费的支持下,中心购置wind和BVD两大国内外经济及金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引进Oracle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为经济运行研究提供了硬件及数据运算的支撑。

三、承建科研机构的队伍情况


(一)机构负责人简要情况


表2 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


姓 名

单位

职务

马秀颖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院 长

马利彪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孟红英

吉林省统计局

副局长

(二)机构成员情况


表3 研究中心团队专职人员构成



姓名


年龄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领域

王成岐

54

博士

教授

经济统计

马秀颖

44

博士

教授

经济统计

李国荣

39

博士

副教授

经济统计

张东敏

35

博士

讲师

经济统计

李晓新

32

在读博士

讲师

经济统计

王静敏

55

博士

教授

金融统计

南英子

52

学士

副教授

金融统计

邓秉德

36

在读博士

讲师

金融统计

贾 非

36

博士

讲师

金融统计

王士香

35

在读博士

讲师

金融统计

章 秀

28

博士

讲师

金融统计

王永莲

31

博士

讲师

金融统计

陈知之

38

博士

副教授

数理统计

祝志川

35

博士

副教授

数理统计

贾博婷

31

博士

讲师

数理统计

孟立新

36

博士

讲师

数理统计

王东莹

29

博士

讲师

数理统计

孙亚静

54

学士

教授

应用统计

李 学

35

博士

讲师

应用统计

邢艳春

37

博士

讲师

应用统计

翟 莉

36

博士

讲师

应用统计

李艳凤

29

博士

讲师

应用统计

表4 研究中心兼职专家人员构成


姓 名

单位

专业领域

曾五一

厦门大学

统计学

宋冬林

吉林财经大学

理论经济学

赵儒煜

吉林大学

理论经济学

孙 巍

吉林大学

应用经济学

马敏娜

长春财经学院

统计学

林秀梅

吉林大学

统计学

杨 野

联通集团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本研究中心依托统计学院建立,全院专职教师构成本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共计22人,平均年龄38.05岁,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7.27%,有4名教师具有国外短期访学或学术交流的经历。90%以上的教师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并围绕4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的科研 团队。

同时,研究中心拥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兼职专家,专家团 队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统计学、理论统计学、应用经济学以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四个方面。专家通过对研究中心发展的指导、与专职教师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参与本研究中心建设。

多位教授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的声誉,在中国统计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国工业统计学教育学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学会担任常务理事或理事等职务,是吉林省科技信息中心、吉林省老龄委、吉林省就业促进会等特聘专

家、是吉林省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等。近几年,统计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10

余部;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已经形成了以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为核心的科研队伍。

四、承建科研机构的发展规划


(一)总体发展目标


服务地方经济,承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项目;加强校内外教科研合作,促进学科全面快速发展,将本科研机构发展成为省内具有引领作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平台。

(二)重点任务


本科研机构具备基础理论支撑和数据研究专长,应对经济运行研究重大需求,利用完整的统计数据信息,从宏观、中观方面开展经济 运行总体与结构分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充分发挥本科研机构的智囊团作用。

1.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旨在提出新的经济理论、统计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更科学的开展经济运行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决策支持。在 经济理论方面,重点研究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

资本存量核算理论、金融市场运行风险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经济运行 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分析。在统计理论与方法方面主要开展统计调查理论和方法、优化模型与综合评价方法、时间序列建模方法、纵向数据 分析方法、统计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在经济金融分析中的应用、统计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市场运行的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

2.宏观经济结构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是经济研究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

是经济理论及工具运用到现实中,得出有价值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本机构重点任务是从结构层面探讨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及其扩展模型的宏观经济结构分析体系,将宏观经济的总量研究方法与结构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主要经济结构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宏观经济运行结构关系的客观分析结果,提出可操作政策建议,促进宏观经济的协调、有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产业经济结构与关联研究


(1)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重点研究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

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技术进步方向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关系,新兴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2)产业关联性研究

重点研究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拉动效应,如:吉林省汽车

产业与石化产业关联度分析、我国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效应分

析、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吉林省重点产业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发展。

(3)产业集群研究

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现象进行研

究,研究问题包括:产业集群水平的测度、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如: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及形成机理研究,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流通成本变动关系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转移及影响因素。

4.区域经济结构、趋势与动力研究

主要考察决定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之间经济

发展的交互作用过程,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向,资源的空

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具体研究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结构)研究;生产要素、货物和服务的区域间流动(相互作用)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过程)研究。

(三)研究方向


1.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1)经济理论研究

经济理论是经济运行监测、预测与评价的理论基础,本中心多名

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是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具有坚实的理论研 究基础,有望在该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经济运行相关

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等。

(2)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统计理论与方法是经济运行定量研究的基础和有利保障。本机构

拟开展贝叶斯理论和非参数方法的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经济运行相关优化模型构建、经济金融大数据优化模型构建、数值优化算法 开发、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时间序列建模及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纵向数据分析统计建模、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2.宏观经济研究


(1)宏观经济总量研究

宏观经济总量主要涉及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

收支平衡等方面。本机构从以上方面入手,在经济理论支撑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实际数据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国内生产 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固 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开展研究,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2)宏观经济结构研究

国家正处于经济结构急需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结构定量研究还不

丰富,所以本机构拟对该问题开展研究。宏观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进出口结构、投资与消

费比例关系等。本机构主要开展投资结构分析与消费结构分析,查找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为调结构、降库存、去产能等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3)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有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充分就

业、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目标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均有重要影响。所以本机构拟采用定量研究 工具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研究,为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3.产业经济研究


(1)传统产业发展研究

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关联性、产业集群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从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等经 济指标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指导;产业关联性研究主要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联 拉动效应,为全面分析产业发展经济效应提供指导;产业集群研究主要对我国各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充分了解我国各产业发展 水平,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思路;除此之外,本机构还将对各产业的竞争力、各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为充分了解我国各产业真

实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整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提供政策改革方向。

(2)互联网产业研究

本机构拟对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

向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定期发布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如下:采用爬虫技术分析互联网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了解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和企业互联网应用状 况;分析互联网产业市场结构,预测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跟踪互联网领先企业发展,了解互联网主力企业发展规模、盈利能力、区域分布、流量分析及品牌建设情况;每一年度选择2-3个领先企业为代表,从企业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组织架构能力等方面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企业优劣势,提出互联网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3)对工业行业经济运行质量进行跟踪研究

本机构拟以吉林省统计局和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国家经贸委

重点监测的14个工业行业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反映各工业行业运行状况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综合评价各主要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定期发布《主要工业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研究报告》。具体的监测指标和分析方向如下:主要监测各工业行业的分月产值、利润、出口交货值、销售收入、盈利、亏损、两项资金占用、重点产品和交通运输数据、重要工业品价格变动情况、40个工业大类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等。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评

估,探寻不同类型工业行业经济效益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为充分了解各主要工业行业发展水平,预测地区经济增长率提供理论依据。

4.区域经济研究


(1)县域经济运行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正在打破县际、省际界限而

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竞争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潜力和后劲,而且决定着县域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程度,同时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运行质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机构拟对县域经济运行现状、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构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因素及政策等方面开展定量与定性分析,破解影响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难题,为解决政府部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城市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超大城市和

特大城市的发展较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也日益紧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随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城市人口规模、空间结构优化、功能疏散、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日渐增多,本机构拟依 托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布局政策,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角度分析城市交通发展、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等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探索城市规划对环境影响因素,解决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化实践

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3)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部地区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愈发明

显,造成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矛盾越来越凸出。因此,本机构拟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状况、资源消耗、产业结构、就业率、各种宏观指标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找到 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实施路径,进而为政府部门提供制定改善现状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推动各区域同步协调发展。

(四)近期计划研究选题


1.优化模型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本机构将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方针,迎合地方政府经济社会

发展需求,针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现状构建新的统计测度模型、综合

评价优化模型,同时构造新的科学合理、客观统一的评价赋权方法。此外,将与政府机构、医保部门、物流公司等单位合作,针对非对称信息下税收征管、金融物流、医疗保险等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进行联合 研究,进行大数据挖掘,构造符合数据生成过程的统计优化模型、两 层优化模型,解决非对称信息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同时利用数值优化方法给出相应优化模型的快速收敛算法。

2.动态数据的统计建模方法研究


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动态数据,动态数据的研究相对于静态分析更能揭示经济运行规律与机制。本机构在动态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近期拟研究:1)缺失数据下时间序列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在时间序列的研究中,经常会有一些数据无法获得或缺失,如果不采取补救方法,那么因缺失数据引发的信息丢失会导致统计推断严重偏倚。因此,在缺失数据下研究时间序列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是十分必要的。2)整值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建模方法。整值时间序列数据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证券、保险、医疗、旅游等。针对整值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并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推断研究,有助于为经济运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 据。3)纵向数据建模分析方法。拟基于高维纵向数据建立潜变量模型,探讨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及其估计的渐进性质,进而探究潜变量的动态发展态势,并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经济、金融等领域。

3.金融市场运行风险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金融制度的不断变迁以及金融活动的信息化与网络化,金融系统内部及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 更加紧密,这种变化在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潜在地改变了金融风险的性质。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单一、金融市场同质化严重、金融监管体系缺失等问题易于引发金融市场风险。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有效构建多层次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以优化融资结构和融资效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风险对冲工具降低交易风险,对我国金融业的

安全、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机构拟从理论分析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 风险进行理解,探究风险形成的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度量模型 量化金融市场风险,为决策机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相应监管工具的使用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指标,使监管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现实功效。

4.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手段,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然而,税收负担过重,又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采用合理的税收政策,使得税收负担处于合理的区间,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机构拟从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下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确定及影响因素、现实宏观税负水平的测度、现实最优宏观税负向最优宏观税负水平调整的路径、可持续增长目标下最优税收政策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5.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相互影响关系,二者的耦合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本机构关心人口发展、教育发展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2013年之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红利消失,结构变化不仅从短期影响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且从长期看,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本机构要研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6.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研究


关注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和景气分析方 法研究国民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变化的客观规律性,预测经济波动的 趋势及其影响,为企业经营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本机构将 研究景气指标的分类、选择、预处理方法和基准日期的确定原则;研究相关分析法、K-L信息量法、回归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和划分景气指标的适用条件;研究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三种方法计算 每类指标中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大小的优势;研究如何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如何将单指标合成综合的预警指数,如何采用神经网络等方法对预警指数进行趋势预测。

7.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着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作为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的 政府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确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在理论和实际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机构欲通过对决定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将会十 分有利于对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进行定位,这对于更加有效地、科学地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是至关重要的。本机构根据中国在转轨时期所具有的经济特点,构建了一个小型的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分别模拟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选择。

8.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化质量令人堪忧,所以城市可持续

发展研究非常必要。本机构拟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城市

可持续发展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从城市化发展方向、城市化发展进度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有效建议,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9.“互联网+教育”学科适用性与“双适应”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互联网+”产业兴起,“互联网

+教育”也如期而至,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在线教育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但在线教育本身对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网络环境安全性、学科适用性等方面有一定要求,除此之外,在新型授课模式下,教师的身 份也发生变化,因此,新型教育模式的适用性及教师和学生的“双适 应”问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机构拟通过市场调研结合网络爬虫的方法,了解当前在线教育的主要模式,每种在线教育模式的网民学缘 结构特征及对在线教育的满意度评价,分析在线教育适用的学科、教 学环节及教学目标,了解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困惑,研究解决“双适应性”问题的策略。撰写《新型教育模式学科适用性》和《在线教育“双适应性”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报告。

(五)队伍建设


本研究机构的队伍建设目标是拟引进相关专业人才8-10人,其

中长白山学者、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3-4人;培育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人才;争取达到专任教师30人,博士学位比例高于70%,形成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具有国际化视野、方向特色鲜明的学术队伍。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学校内部人才

以吉林财经大学统计专业特有的研究专长和特点为基础,吸纳经

济、管理、社会保障、金融、税收等相关学科的优秀人才,以我国、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为研究轴心,形成反映我校特色、发挥我校特长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2.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

本机构将有计划地选拔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一方面通过引进、

培养、外聘等方式,建立具有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理论基础雄厚、

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研究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软引进、项目合作、互聘研究生指导教师等方式,将省内外科研院所的专家引入本机构,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3.选派研究人员进修学习

本机构拟立足现有科研人才团队,有计划地组织科研人员到国内

外高校和实践部门进行轮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理论基础

雄厚、研究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把握理论前沿与发展脉络的科研团

队。

4.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加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

度。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资源向优秀中青年教师倾斜,选拔优

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或做访问学者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运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5.加强与校内外专家合作

本机构与多位不同领域著名专家合作,从理论与实践上通过专家

专项指导、专家报告、共同研究等方式促进科研合作的深化与合作成

果的产出。

(六)人才建设


力争用五年时间,初步实现统计学科产、学、研联动发展模式,在完善科研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1.建立“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建立高校与政府、企业人才联动机制,

政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构人员前往政府、企业挂

职训练,学生前往政府、企业实习,由学校、政府、企业共建“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继续发挥统计定量分析优势,结合经济运行研究与时代发展需

求,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符合各行各业需求

的高端复合型数据分析人才。积极选拔学生加入研究中心,在中心教师指导下,提高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社会紧缺人才,争取在五年规划期内,培养不少于100名硕士研究生, 发表论文60篇以上,获国家级奖项10项以上,获得学生实践创新课题30项以上。

3.促进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相互强化

科研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相互强化的关系,相辅相成。本研究

中心将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入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去,

将成果及时准确的转化为最新的教学内容,以此大力提高本科生和研 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科研人员对知识的讲授和与学生的交流会促进其对科研工作更深层次的反思,激发灵感,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七)学科建设


1.发展目标定位

学科方向重点突出、办学特色鲜明、师资结构合理、学术地位省

内同学科领先、学科层次提高显著、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为吉林省地

方经济建设服务。本机构促进学科建设,拟完成十三五重点学科申报,

争取成为吉林省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完成国家硕士授权点评估工作。

2.学科方向


(1)经济统计

经济统计方向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将统计理论应用于经济领域,

在科研中形成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交叉研究的显著特色。在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科技创新与管理、三化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方面特色比较鲜明,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2)金融统计

按照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和特点,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我

国金融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了详实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货 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统计、有价证券的价值分析、通货膨胀的统计、外债监测统计指标体系、证券价格指数体系、证券投资组合研究、VaR模型及其实证分析、金融高频数据及其实证分析、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方法等。长期以来我们紧密跟踪金融统计理论的发展前沿,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包括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回归分析与诊断、多元分析、统计决策、非参数估计、统计计算、随机过程理论、随机分析、随机模

、探索性数据分析等统计方法。本机构数理统计方向的发展将遵循“夯实基础、学科支撑、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具有财经类特色的数理统计方向发展模式和特色:学科方向上重点将 数理统计同数量经济学相结合,科研突破上着力发展时间序列,理论方法上重视数据科学同优化理论方法的结合。

(4)应用统计

本研究方向以统计理论与方法为基础,运用统计手段、数量分

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以统计分析软件为切入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 中关于数据挖掘、教育统计和心理统计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将抽 象的统计理论方法同社会经济现实联系在一起,通过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使其具体化,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深刻认识和分析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具有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

(八)成果建设


1.争取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2.到2020年当年科研经费累计达到80万元左右。

3.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5部,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2~

15篇,被重要期刊转载、检索的论文6~10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项。

4.争取建立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或建立1个省级统计科研创新团队。

(九)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

拟成立研究机构的日常管理组织——学术委员会,本研究机构的

重大决策均需通过委员会决定通过后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吉林财 经大学统计学院马秀颖教授担任,并设六名学术委员。同时,本研究机构将在学校设置独立工作的办公室,并配备1名负责研究机构日常基础工作的学科秘书,负责定期通报研究机构的工作进展情况,与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及吉林省社科规划办互通工作信息。

2.中心团队建设

通过中心教师科研培训,引进高端人才,增进校内多学科合作,

聘请知名高校专家等多种渠道加强研究中心团队建设,提高中心教

师整体研究水平。

3.健全管理制度

经济运行研究中心将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机构项目管理制

度、机构考核制度、人才引进、培训考核、评价等组织及相关制度。例如,《经济运行研究中心科研组织与管理暂行办法》、《经济运行 研究中心人员聘任管理暂行办法》等。同时加大科研管理力度,定期召开(参加)学术交流会,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和拓宽研究领域。

4.争取经费支持

本研究中心拟加大力度,努力做好各类基金和攻关项目的申报工

作,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将组织集体攻关承担国家、地方 重大和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及省市课题的研究。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财政专项,获得基本建设经费支持。

5.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以质为主、质和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注重学术研究价值、

学术地位和水平、社会影响。适当延长考核周期,引导教师围绕学科 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开展学术创新。定量考核涵盖经费与科研项目、学术影响与获奖情况、成果转化等项目。

6.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团队合作,充分调动中心

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研究人员专长。形成鼓励创新、兼容并包和而不

同的学术环境,让中心教师在参与研究中享受事业发展的乐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研究人员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让学者们在自由探索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五、相关佐证材料要目


表1中心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一览表



序号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

时间

作者

姓名



1

Exploringtheroleofgovernmentinvolvement inoutwarddirectinvestmentfromemergingeconomies

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



SSCI



2012



王成岐


2

Thedecisiontoexport:firmheterogeneity,sunkcosts,andspatialconcentration

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


SSCI


2012


王成岐




3


Acentralitymeasureforcommunicationabilityinweightednetwork

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

Applications




SSCI




2013




翟莉


4

heEffectsofInnovativeCapabilitiesonExporting:DoInstitutionalForcesMatter?

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


SSCI


2013


王成岐



5

How doresourcesanddiversificationstrategyexplaintheperformanceconsequencesof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Decision



SSCI



2014



王成岐


6

TheHl-index:Improvement ofh-indexbasedonquality of

citingpapers


Scientometrics


SSCI


2014


翟莉


7

InnovationandSurvivalofExporters:AContingency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


SSCI


2014


王成岐



8

Evolutionaryanalysisof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network ofchinesescholarsin

managementresearch



Scientometrics



SSCI



2014



翟莉


9

Latentvariablemodelsforanalyzingchildren'sprocessingability

JapanesePsychologicalResearch


SSCI


2014


邢艳春

10

Evolutionaryanalysisofcollaborationnetworksin the

fieldofinformationsystems

Scientometrics

SSCI

2014

翟莉

11

Academiccollaborationsandfirm innovationperformanceinChina:Theroleof

region-specificinstitutions

ResearchPolicy

SSCI

2015

王成岐

12

Home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izationandfirmperformance:EvidencefromlistedChinesefirms

ManagementDecision

SSCI

2015

王成岐

13

Spillovereffect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howdoregion-specificinstitutionsmatter?

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

SSCI

2015

王成岐

14

IterativemethodsofCesaromeansfornon-expansivemappinginBananchspace

AbstractandAppliedAnalysis

SCI

2014

祝志川

15

AstudyformissingvaluesinPINAR(1)_Tprocesses

CommunicationsinStatistics:TheoryandMethods

SCI

2014

贾博婷

16

Aconstraintshiftinghomotopymethodforfindingaminimalefficientsolutionofnonconvexmultiobjectiveprogramming

OptimizationMethods&Software

SCI

2015

祝志川

17

Blow-upforthestochasticnonlinearSchrodingerequationswithquadraticpotential and

additivenoise

BoundaryValueProblems

SCI

2015

孟丽新

18

Aclassoftestsofproportionalhazardsassumptionfor

left-truncatedand

right-censoreddata

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

SCI

2015

李艳凤

19

Ahomotopyalgorithmforcomputingthefixedpoint ofself-mappingwithinequalityandequalityconstraints

JounralofNonlinearScienceandApplications

SCI

2016

祝志川

20

Aconstraintshiftinghomotopy

Jounralof

Nonlinear

SCI

2016

祝志川


methodforcomputingfixedpointsonnonconvexsets

ScienceandApplications




21

Analyzingthegeneralbiaseddatabyadditiveriskmodel

SCIENCECHINA

Mathematics

SCI

2017

李艳凤

22

Blockfactoraliasedeffect-numberpatternand

columnrank ofblockedregulardesigns

Metrika

SCI

2017

王东莹

23

ComparativeStudyonEconomicEfficiencyofEachRegion inChina

2011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Engineering

EI

2011

李国荣

24

A casestudyonstudents’satisfactionwithanetwork-basedcourse

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inuingEngineeringEducationandLife-Long

Learning

EI

2012

马秀颖

25

TheMaximumPriorityIndexMethodwithFlexibleContentBalanceConstraintsin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

Mathem2011InternationalInstituteofStatistics&ManagementEngineeringSymposiumaticalResearch

ISTP

2011

陈知之

26

市场分割对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2011

马秀颖

27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企业统计

调查制度的研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

曾五一

28

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检验与

成因机理研究

数量经济与技术

经济研究

CSSCI

2011

曾五一

29

“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的内涵分析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2012

马敏娜

30

累积性通胀与货币价格关系变化—

基于2007年通货膨胀背景的分析

当代财经

CSSCI

2012

贾非

31

“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的内涵分析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2012

马秀颖

32

我国CPI的编制体系与国际化比较

统计与决策

CSSCI

2012

马敏娜

33

关于综合运用Benford法则和面板模型检测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

统计研究

CSSCI

2012

曾五一

34

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的发展

模式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2012

赵儒煜

35

国内外投资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

的行业分化特征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2012

孙巍

36

我国与发达国家CPI编制的差异比较

市场经济与价格

CSSCI

2012

马敏娜

37

我国制造业工业品价格影响因素分

统计与决策

CSSCI

2013

孙巍

38

“三化”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13

马秀颖

39

引入收入变迁因素的AIDS模型的扩展及实证检验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2013

孙巍

40

“后工业化”理论与经济增长:基于

产业结构视角的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2013

赵儒煜

41

中国省域城镇工资水平的区域分异机制与空间效应

地理研究

CSSCI

2013

曾五一

42

提升吉林省汽车产业与石化产业关联度的对策研究

经济纵横

CSSCI

2013

林秀梅

43

关于综合利用Benford法则与其他方法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统计研究

CSSCI

2013

曾五一

44

我国制造业集聚转移及影响因素的

分析与对策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3

赵儒煜

45

关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与实

证分析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13

赵儒煜

46

市场需求对重工业投资影响的非对

称性诱导效应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4

孙巍

47

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2014

林秀梅

48

污染税、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与长期

经济增长

财经科学

CSSCI

2014

张东敏


中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效率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

CSSCI

2014

林秀梅

49


报(社会科学版)




5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分析与路

径选择——以省域为视角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

赵儒煜

51

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关联拉动效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林秀梅

52

公共资本、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

经济问题

CSSCI

2014

张东敏

53

GDP国家数据与地区数据的可衔接

性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

CSSCI

2014

曾五一

54

我国民生问题构成要素的理论分析

经济纵横

CSSCI

2014

王静敏

55

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与绩效的

关系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2015

孙巍

56

中国超额货币识别——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5

贾非

57

收入分布变迁的城乡消费市场效应差异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汽车消费实证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2015

孙巍

58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视角下的资本质量提升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CSSCI

2015

王士香

59

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非均衡效应检验

统计与决策

CSSCI

2015

贾非

60

我国统计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

调查与分析

统计研究

CSSCI

2015

曾五一

61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城市内涝

灾害风险分析

统计与决策

CSSCI

2015

邓秉德

62

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欧洲主要国

家的经验与教训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2015

赵儒煜

63

关于资本存量核算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统计研究

CSSCI

2016

曾五一

64

公共支出结构、最优税收与经济增

吉林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CSSCI

2016

张东敏

65

我国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

聚的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2016

赵儒煜

66

《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与市场供求的关联性分析》

价格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6

王永莲

67

金融、实体经济与货币需求关联性

的结构转变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2016

贾非


基于混频预测模型改进预测精度

情报杂志

CSSCI

2016

王永莲

68

——以入境旅游为例





69

新常态下吉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王永莲

70

东北经济频发衰退的原因探析——从“产业缺位”到“体制固化”的

嬗变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2017

赵儒煜

71

科技进步、产业结构演化与经济增长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17

王永莲

72

国内外粮食期货价格动态关联与传导机制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7

王永莲

73

Projections,BirkhoffOrthogonalityandAnglesinNormedSpaces

CommunicationsinMathematicalResearch

CSCD

2011

陈知之

74

ADevaneyChaoticSystemWhichIsNeitherDistributively nor

TopologicallyChaotic

Communicationsinmathematics

CSCD

2013

陈知之

75

一阶马氏下潜变量模型的多元纵向

数据分析

东北师大学报(自

然科学版)

CSCD

2013

邢艳春

76

基于累积Logits转移模型的有序睡

眠障碍数据的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

CSCD

2016

邢艳春

77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关联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税务与经济

CSSCI扩展

2013

马敏娜

78

区域文化多样性对新企业创建的影

响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扩展

2014

林秀梅

79

公共服务拥挤性、财政政策与长期

经济增长

商业研究

CSSCI扩展

2014

张东敏

8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

税务与经济

CSSCI扩展

2014

林秀梅

81

征收房产税的“公共民意”调查研

税务与经济

CSSCI扩展

2015

邓秉德

82

吉林省农户借贷需求现状及特征分析

税务与经济

CSSCI扩展

2016

马秀颖

83

ICOTA9inTaipeiImpressesYoungDalianResearcher

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perationalResearch

重点

2014

祝志川



Societies:News




84

POC2014:Sino-JapaneseMeetingGivesWayto AWider

Asia-PacificConferenceinWuxi,China

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ies:News

重点

2014

祝志川

85

县域经济评价问题探析

吉林日报(理论版)

核心

2011

马秀颖

86

农民工日均劳动时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春市382位外来农民工调查

调研世界

核心

2013

马秀颖

87

我国民生问题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调研世界

核心

2013

王静敏

88

我国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及其来源——来自地区时序数据的经验证据

工业技术经济

核心

2013

王士香

89

基于多元化视角的吉林省工业化进程测度分析——兼论吉林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

税务与经济

核心

2014

马秀颖

90

吉林省农户借贷现状调查

吉林日报(理论版)

核心

2014

马秀颖

91

关于民生问题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吉林日报

核心

2014

王静敏

92

吉林省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税务与经济

核心

2014

孙亚静

93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吉林日报

核心

2015

王静敏

94

农村学龄期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基于吉林省调查数据

调研世界

核心

2015

王静敏

9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比较——基于四川省数据

农业经济

核心

2017

黄家韬

表2中心教师科研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 号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授予单位

授予 时间


获奖人


1

吉林省县域“三化”统筹发展研究报告

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政府


2012


马敏娜


2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政府


2014


林秀梅


3

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力研究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吉林省政府


2014


林秀梅


4

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国家社科规划领导小组


2015


曾五一


5

基于统计分析的公务员通用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教育厅


2013


马秀颖


6

三化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13


马秀颖


7

吉林省县域经济“亚核心模式”研究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13


马秀颖


8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

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长春市政府


2014


林秀梅



9


基于动态数据分析的客户智能方法研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3



翟莉


10


我国资源卫星数据产品扩散机理及模型研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4


翟莉


11


C指数:社会网络中节点合作能力度量的新方法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6


翟莉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系统研究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教育厅


2011


马秀颖



13

我国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统计数据的分析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



王静敏

14

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中各种检验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2

南英子

15

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

泡沫的检验与成因机理研究

第十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福建省政府

2013

曾五一

16

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研究

第十一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国家统计局

2012

曾五一

表3中心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一览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 源


项目 类别


项目批准 号

申报/立 项

时间


结项时 间

立项 经费

万元

参与者 排名


1


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国家社 科基金


重点 项目


09AZD045


2009.6


2014.12


20


曾五一

1



2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国家社 科基金 项目


一般 项目



12BTJ001



2012.6



2015.12



15


马敏娜 1




3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消费问题研究

国家社 科基金 重点项目---子项目



重点 项目




12AZD021




2012.6




2015.12




25



林秀梅 1


4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群城市结构研究》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面上 项目


41301182


2014.1


2016.12


24


马秀颖 2


5


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规律及网络干预研究

国家自 然基金 委


青年 基金


71401047


2015.1


2017.12


21


翟莉 1




6


“十三五”时期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协调机制研究

国家社 科基金 重大项目---子项目



重点 项目




15ZDA015




2015.6




2018.12




50



林秀梅 1


7


资本存量估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国家社 科基金


重点 项目


15ATJ002


2015.6


2018.12


35


曾五一

1



8

转型经济的消费需求演变特征—收入分布变迁效应理论与实证


国家社科基金


一般 项目



16FJL006



2016.6



2019.12



20


孙巍 1



9

资本存量核算的理论、方法研究与相关数据库建设


国家社 科基金


重大 项目



15ZDB135



2015.10



2020.12



80


曾五一

1

10

中国民生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

教育部

重点 项目

10Y2A2H07

8

2010.9

2012.9

9

王静敏 1

人文社 会科学 研究规

划项目

11

市场供给的动态缺口效应及其对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重大 项目

10JJD7900

32

2010.2

2015.12

20

孙巍 1

12

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教育部

青年 项目

12YJC7901

39

2012.2

2015.1

7

马秀颖 1

13

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投资与产能的配置机制与政策选择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重大 项目

15JJD7900

10

2015.2

2018.12

20

孙巍 1

14

委托代理双层规划的同伦算法及应用

中国博

面上 项目

2016M5914

68

2016.6

2018.6

5

祝志川 1

士后科 学基金

15

中国统计制度创新研究

全国统

一般 项目

2009LY034

2009.12

2011.12

0

李国荣 1

计科研

计划项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横向课题

人力资

横向 项目

2013.6

2013.12

4

马秀颖 1

源和社 会保障

1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横向课题

人力资

横向 项目

2014.6

2014.12

5

马秀颖 1

源和社 会保障

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横向课题

人力资

横向 项目

2015.6

2015.12

7.5

马秀颖 1

源和社 会保障

19

吉林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研究及能力建设

中国清 洁基金 赠款项 目

横向 项目

2013098

2013.9

2016.12

100

李国荣 1

20

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合作与发展

中日合 作项目 三期

国际 合作 项目

2012.5

2013.5

200

万 日元

林秀梅 1

21

2016年吉林省分数据域系统上迁应用软件新增迭代工程

联通集团基础支撑新建

重点 项目

2016.10

2017.10

916

杨野 2

22

2016年中国联通总部数据域对内合作类异网营销支撑系统应用软件新建工程(吉林部分)

联通集团基础支撑新建

重点 项目

ZGI16BA0D00268.100

0

2016.11

2017.12

1200

杨野 1

23

广东省海洋经济重点区域与产业专题调研(珠海横琴自贸区)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横向

2017.2

2018.12

18

赵儒煜 1

24

公主岭市工业及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划

公主岭市政府

横向

2015.1

2020.12

18

赵儒煜 1

25

吉林省县域“三化”统筹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吉林省 科技厅

软科 学项 目

20120651

2012.2

2013.12

3

马敏娜 1

26

吉林省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竞争力研究

吉林省 科技厅

软科 学项 目

20120620

2012.2

2013.13

4

林秀梅 1

27

吉林省农户借贷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 科技厅

软科 学项 目

201504180

64FG

2015.1

2016.12

4

马秀颖 1

28

吉林省农业资源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 科技厅

软科 学

201604180

87FG

2016.3

2017.12

5

李国荣 1

29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对GDP的拉动效应研究

吉林省 社科规 划项目

重点 项目

2012B143

2012.5

2013.12

2

林秀梅 1

30

三化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

吉林省 社科基 金

一般 项目

2012B389

2012.6

2013.5

0.3

马秀颖 1

31

吉林省“四化”同步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 社科基 金项目

一般 项目

2013B221

2013.5

2014.12

1

李国荣 1

32

吉林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式及协调路径研究

吉林省 社会科 学基金 项目

一般 项目

2014B160

2014.5

2015.12

1.2

王静敏 1

33

吉林省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省 社会科 学基金 项目

博士 扶持

2015BS15

2015.5

2016.12

1

张东敏 1

34

吉林省“五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 社会科 学基金 项目

博士 扶持

2016BS13

2016.5

2017.12

1

祝志川 1

35

吉林省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0]第139号

2010.09

2011.12

0.50

王静敏

1

36

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吉林省 教育厅

重点 项目

2010.6

2012.11

40

马敏娜 1

37

吉林省县域“三化”统筹发展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重点 项目

2013-392

2012.1

2013.12

3

马敏娜 1

38

吉林省统计数据质量与效率的内生性制度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重点 项目

2011128

2011.11

2014.12

2.5

李国荣 1

39

符号空间上子移位的动力性质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3214

2013.1

2014.12

2

陈知之 1

40

吉林省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4571

2012

2014.12

1

孙亚静 1

41

“三化”统筹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重点 项目

2013158

2013.1

2015.11

2

马秀颖 1

42

十二五”期间缩小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4624

2014.1

2015.11

0

贾非 1

43

动态微观模拟框架下的养老金收益率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3176

2013.1

2016.1

1

李学 1

44

吉林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互动耦合模式及协调规律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5349

2015.1

2016.12

1

王静敏 1

45

技术进步方向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5347

2015.4

2016.12

1

王士香 1

46

吉林省科技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5348

2015.5

2016.12

1

祝志川 1

47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东北地区城市内涝风险评估

吉林省 教育厅

一般 项目

2016102

2016.5

2018.12

3

邓秉德 1

48

“三化”统筹与城镇道路规划的关系研究

吉林省 城乡规 划设计 院委托 项目

横向 项目

2011.9

2011.9

3.50

马秀颖 1

49

吉林省人力资本研究

吉林省 统计局

横向 项目

2016.1

2017.2

1.5

王士香 1

50

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研究

吉林省 发改委

横向 项目

2016.1

2017.5

10

马秀颖 1

51

统计“一套表”制度创新研究

吉林财 经大学

重点 项目

2016Z04

2016.10

2018.8

2

李国荣 1

52

委托代理问题的数值优化解法及应用

吉林财 经大学

重点 项目

2016Z10

2016.10

2018.8

2

祝志川 1

53

吉林省技术进步结构扭曲与生产率下降研究

吉林财 经大学

博士 项目

2016B12

2016.10

2018.8

1

王士香 1

54

周期整值时间序列的建模与应用

吉林财 经大学

青年 项目

2016Q31

2016.10

2018.8

0.5

贾博婷 1

55

吉林省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及调整路径研究

吉林财 经大学

青年 项目

2016Q28

2016.10

2018.8

0.5

张东敏 1

表4中心教师公开出版专著情况一览表


序 号


著作名称


出版社名称


书号

出版 时间

著作种 类

著者 排名


1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09787908


2016


专著


曾五一1


2

中国低碳公路运输业发展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978-7-5141-75

53-0


2016


专著


李国荣2


3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发展战略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7746565


2015


专著


赵儒煜1


4

经济货币化的概念框架与中国实证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77-54

70-6


2015


专著


贾非1


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77-42

55-0


2015


专著


林秀梅1


6

应用经济学创新文集

经济科学出版社

978-7-5141-44

32-1


2014


专著


李学3


7

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力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978-7-5141-39

34-1


2013


专著


林秀梅2


8

我国服务业产业

关联及生产率区域比较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77-04

79-6


2013


专著


林秀梅1


9

吉林省重点产业竞争合作与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02-94

20-9


2013


专著


林秀梅1


10

东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1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01-79

07-0


2012


专著

赵儒煜1


11

吉林省产业发展及中日经济合作展望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02-75

91-8


2011


专著


李学3


12

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978-7-206-076

789-1


2010


专著


林秀梅1


13

东北地区地方市场分割问题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978-7-206-073

95-3


2011


专著


马秀颖1

14

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978-7-206-079

924

2011

专著

马敏娜1

15

社会科学概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09726075

2011

专著

曾五一2

16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313212

2011

专著

曾五一1

17

东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0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01-95

61-2

2011

专著

赵儒煜1

表5研究中心平台建设



序号


专项名称


立项时间


预算金额(万)


拨款部门


1


吉林经济信息研究中心


2011.12


20


吉林省财政厅


2


吉林省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心


2012.07


65


吉林省财政厅


3


大学生统计实践创新基地


2012.07


50


吉林省财政厅


4


统计硕士案例库建设


2013.07


50


吉林省财政厅


5


统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2015.03


70


吉林省财政厅


6

高等强省专项资金-统计实验实训平台


2015.04


260


吉林省财政厅


7


财经类院校统计实验实践平台


2013.10


300


中央财政


8


经济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


2016.07


600


中央财政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科研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