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0 15:27:04 点击数:


一、本科研机构总体状况评述


(一)填补国际型研究中心(所)的空白

我校作为新中国创建后建立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院、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我国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吉林省内唯一的财经类本科院校,现拥有吉林经济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经济模拟研究所、低碳经济研究所、物流产业经济与智能物流实验室、大企业税收研究所等,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个,并开设有吉林省高校"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7个,国家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金融、公共管理、审计等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

我校目前的研究中心(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吉林省内的专门经济理论研究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奠定了我校在吉林省内高等院校中的地位,锤炼了研究队伍的研究水平,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经济类、贸易类专门人才,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我校目前的研究中心(所),均为着眼于吉林省内经济形势与经营模式的地方性经济理论研究中心(所),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略显单一,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空间也有所不足。此外,我校尚无立足国际关系与经济形势、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经济与贸易生态、多国度间文化比较的国际性、交叉性专门研究中心(所)。因此,“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无疑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二)填补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心(所)的空白

在我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级顶层战略,大力推行旨在谋求东北地区新发展的“振兴东北工业基地”与以东北地区中心腹地长春市、吉林市、图们江流域为中心的“长吉图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关键时刻,我校作为位于中、日、韩、朝、俄、蒙六国陆路贸易路线核心城市之一的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内唯一可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经济理论研究支持及决策性参考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抢占中、日、韩、朝、俄、蒙六国陆上经济交流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与中、日、韩、朝、俄、蒙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以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关系、经济生态、贸易生态理论研究的先机,从而为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和吉林省尤其是长春市的工业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成果支持、培养专门人才,进而成为吉林省制定对内经济规划、对外贸易决策的“智库”,吸收优势生源和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成为新形势下的创新型、实践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无疑是我校未来必然所要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校目前的研究机构不仅均为以吉林省为对象的地方性经济理论研究机构,单一性和地方性较为突出,而且作为国际、尤其是东北亚地区中、日、韩、朝四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经济生态、贸易生态理论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从团队构成、研究前景等方面,未免稍显不足,无法为吉林省走向东北亚、走向世界提供相应的成果支持,特别是无法及时提供建设性与前瞻性的理论建议。因此,我校急需建立旨在东北亚视域下,尤其是中、日、韩、朝四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经济生态、贸易生态理论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为今后最终建立旨在研究以中、日、韩、朝、俄、蒙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区域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经济生态、贸易生态理论的研究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填补校级对等国际学术研究中心(所)的空白

我校所处的吉林省长春市,作为我国的传统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陆上交通命脉——“哈大线”上的重点交通枢纽,是连接辽吉黑三省、中俄、中朝、中蒙边境地区与内地的陆路交通与运输中转站,也是连接吉林、黑龙江两省与大连、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天津等环渤海出海口,丹东、烟台、威海、青岛等环黄海出海口,与处于“长吉图开发”东段、吉林省内唯一一个出海口——图们江出海口的重要陆路运输中转站。同时,我校所处的长春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韩、朝两国存在天然血缘联系的朝鲜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所在的吉林省省会城市,是连接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朝鲜族社会与内地社会最为重要的连接点,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日、中韩、中朝文化,韩、朝两国与朝鲜族文化的传统交汇点,也是中日、中韩、中朝关系研究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心。

此外,我校虽然实行开放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等十多个国家的4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国际会议以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更是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共同创办了"香格里拉大学联盟",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但是缺乏与国外高等院校、尤其是日韩两国高等院校之间的定期、定向的校级研究机构层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其主要原因便是我校尚无与国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日韩两国高等院校级层面研究机构对等的开放型、国际型专门研究机构。

因此,建立旨在契合“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发展与“振兴东北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国家战略发展契机的同时,抢占中、日、韩、朝四国陆上经济交流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日、韩、朝四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经济生态、贸易生态理论研究先机,并最终成为吉林省内的核心经济类、对外贸易类、文化关系类的决策性研究机构的“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无疑在填补我校尚无与东北亚地区、尤其是日、韩两国姊妹学校对等的校级研究中心(所)的空白。

同时,作为校级研究机构的“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也会使今后与我校的姊妹学校,尤其是日、韩两国的姊妹学校开展校际教师与研究生层次间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可能。特别是对于我校教师参与日、韩两国姊妹院校、乃至日、韩两国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级、部级、省级研究项目成为了可能,并为认定我校教师的国际合作项目的评定以及在日、韩两国发表的外语学术成果,提供相应的鉴定与评级支持,协助我校的相关部门对我校教师发表的外语学术成果的级别进行评定,从而弥补我校在外语学术成果认证方面的不足,并为优化我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做出贡献。

“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我校在相关领域研究机构的空白,也可以提高我校基于国际关系的经济理论与发展规划的理论性研究,立足吉林省工农业与第三产业振兴的对外经贸理论,着眼中、日、韩、朝四国乃至俄、蒙两国的文化、文化交叉理论的研究成果数量与整体水平,为我校最终抢占吉林省内“国际性与地方性相结合,着眼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吉林省工农业振兴”的经济类、贸易类、文化类理论研究高地,夯实研究基础、提供研究资源,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与专门人才,最终为实现我校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我校的国际与吉林省内的声誉,并为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振兴东北工业基地”与“长吉图开发”战略性、区域性、交叉性研究做出贡献。




二、承建科研机构的相关优势条件


(一)学科优势与师资优势

我校外国语学院的专任教师不仅具有建立“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所需的经济学、贸易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能力,而且具备完全的跨语言、跨区域文化研究能力,并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另外,外国语学院准备在现有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以目前的“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为具体的指导机构,积极与我校的经济类研究中心(所)开展交流与合作,并以目前外国语学院从事经济类、贸易类、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研究的专任教师为主要力量,聘请校内外从事经济类、贸易类专门研究的专家构建研究团队,并在与对等的日、韩姊妹学校校级研究机构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同时,聘请在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文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充实研究团队。


1.学科优势

外国语学院是在我校国际经济系英语(经贸方向)专业、日语(经贸方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2年6月正式成立的。经十余年的发展,外国语学院以“外语+经贸知识”的鲜明专业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外国语学院目前的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具备招收日语、朝鲜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向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输送了大量的“外语+经贸知识”的复合型日语、朝鲜语专门人才。

日语(经贸方向)专业自1997年开始招生,是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也是国内创立较早的、东北地区第一个、也是东北地区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最好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日语经贸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中外合资企业、日本独资企业、外资金融机构、外经贸系统、涉外税务部门、旅游公司、驻外机构、政府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经贸实务、管理、翻译、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既精通日、英双语又掌握经贸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经贸知识”人才。

学生入学后零起点学习日语,同时继续学习英语并开设经贸类专业课。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商务日语会话、日语写作、经贸日语、经贸谈判口语、口译、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算机、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到美国通用电气、日本住友、三菱、佳能、东芝、日立、矢崎公司等世界五百强的国际著名企业工作或被各级国家税务局、财政局、海关等机关录用,有的同学考取了中国人大、对外经贸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更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同学被派往与学校有校际交流协议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帝京大学等日本知名大学免试升入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出国留学率达2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100%(包括就业、考取公务员、考取硕士研究生、留学等)。该专业以鲜明的特色、活跃的国际交流、广泛的毕业出路,而成为众多高素质考生的理想选择。

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成立于2005年,于成立当年开始招收本科阶段零起点学生,并于201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是东北地区第一个、也是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最好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朝鲜语经贸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韩国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韩国与我国的贸易额连创新高。文化交往和人员往来日趋频繁,韩国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的独资、合资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经贸知识(尤其是财务管理、金融、工商、贸易、财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精通朝鲜语的应用型、复合型朝鲜语专门人才。

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学生入学后零起点学习朝鲜语,同时继续学习英语并开设经贸类专业课。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基础韩语、中级韩语、高级韩语、视听说、口语、韩语语法、经贸韩语、经贸韩语泛读、朝鲜半岛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韩语应用文写作、经贸韩语谈判口语、朝鲜半岛概况、韩国概况、韩国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随着我国和韩国之间贸易的逐年增加,我国对于朝鲜语专门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韩国国内对既精通汉语又懂朝鲜语、英语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上海等沿海地区已经宣布朝鲜语人才为急需人才。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正是顺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朝鲜语经贸人才、独具特色的外语专业,它打破了传统朝鲜语专业毕业生只能从事语言、文学和生活翻译及导游等工作的局限,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外国语学院日语(经贸方向)与朝鲜语(经贸方向)的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相互依存,互为一体。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根据吉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日语(经贸方向)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根据外国语学院积极打造的“外语+经贸+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合理搭建基础平台课的基础上划分课程体系模块,包括经贸类课程模块、语言类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

在经贸类课程模块中,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既体现专业性,又反映地域特色,同时还要突出系统性和实务性;在语言课程模块中,要充分考虑课程体系的层次性、整合性和应用性,还要充分体现出与经贸应用的关联性和融合性。另外突出实践环节,加大实务性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和校内外实践的比重。这种“三位一体”的课程支撑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使经贸外语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并培育了后发优势。

此外,外国语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强调国际化,并将国际化固定为外国语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依托日、韩交流资源,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当中全面实行中外“2+2”、“2+1”联合培养模式,仅在“十二五”期间便累计向日本帝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合作高校派遣55名本科生、19名研究生,向韩国江原大学、金刚大学等5所大学派遣178名本科生、5名研究生,所派出的257名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并受到合作学校的广泛赞誉,运行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也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一大亮点。

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每年会选派一名品学兼优的日语专业学生在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的资助下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赴日本帝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日语专业学生累计达200余名。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每年均会定期向韩国合作学校派遣交换生,并接收来自合作学校的交换生。近年来,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毕业生不乏赴韩国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成均馆大学等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或考取对外经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由于专业特色鲜明,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毕业生就业面广,择业余地大,区域分布好。绝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工作。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因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符合社会对既掌握外语技能又了解经贸知识的人才需求,在人才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


2.师资优势

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18人,取得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8人。特聘美国、日本、韩国外籍教师9人。现有省内高校副教授以上外聘教师8人。超过80%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超过30%的教师为经贸类专业,4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接近80%,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方面趋于合理。有1名校教学名师和2名校优秀主讲教师。形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韩语精读”为吉林省优秀课程,“经贸日语”为吉林省精品课程。“经贸日语”2009年更是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注重师资的国际间交流合作和培养,做到“派出去、请进来、促联合”。“十二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共派出刘曙野教授等学术带头人赴日本、韩国讲学10余次,深受好评;并派出15名青年骨干教师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著名高校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同时,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或大企业领导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士来院讲学30余次,促成国际间合作研究1项,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专任教师,不仅具备与日、韩两国学术界进行直接交流的能力和资源,而且与日、韩两国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着官方、非官方;正式、非正式;个人、非个人的广泛交流,并与日、韩两国的学术界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同时,外国语学院的专任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经济贸易类、语言文化类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以经济学、语言学、文学为主干的复合型研究结构。

在此基础上,外国语学院遵循严谨务实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态度,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促进全院教师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提升培养质量。仅在“十二五”期间,全院专任教师便累计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全国知名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译著8部、教材4部,编撰辞书5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14篇,权威论文3篇;获批省级科研课题8项,中日联合研究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外语类项目1项,获取各级各类科研经费资助共计150余万元;获得省级以上教研科研奖励7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科研(教研项目)19项;每年特聘5名左右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加强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于此同时,外国语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围绕“外语+经贸”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扎实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院一方面立足于英、日、韩语基础教学的实际需要,稳固并提高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积极谋划并引进和培养具有相关外语背景的经贸类专业师资,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国际化、重经贸、年轻化”为特色的师资队伍格局。

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院长刘曙野博士是学院特聘教授,吉林省政协委员。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帝京大学客座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韩国金刚大学特聘教授、江南大学特聘教授。他精通日语和韩语,多年来潜心从事中、日、韩三国汉字词研究。在世界颇具影响的日本最大报纸《读卖新闻》称他的相关论文为“对中日韩三国的汉字词进行了大规模比较研究的力作”。他在国内外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发表论文几十篇,在日本、韩国学术界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学校和外国语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刘曙野

刘曙野,男,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经济、日本文化方面的研究。日本帝京大学特聘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韩国金刚大学特聘教授、韩国江南大学特聘教授、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专家、“为振兴长春、发展长春做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长春市优秀归国人员、吉林省优秀教师。曾主持《构建财经高校经贸日语方向实现专业创新,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创建财经高校经贸日语专业方向研究与实践》等决策性项目的科研工作,著有《第二外国语こそこれからの資格》、《中日韩三国词源探索》、《中日韩三国词源新探》等专著,并有《福泽谕吉与丸山真男》、《探寻日本中世和近世文明》等译著。


2)王艳华

王艳华,女,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经贸日语研究。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及参与《经贸日语课程设置和研究》、《经贸日语词汇研究》、《英日韩经贸日语词汇翻译比较研究》、《满映与东北沦陷时期的殖民化电影研究》、《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预言:村上春树论》等数项国家级、部级、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著有《日语指示词的文脉指示用法》、《女性日语语言表达魅力之我见》、《现代日语中的指示词》、《日语接续词与副词的比较认识》、《浅论日语指示词コソア的文脉指示》、《满映与电影的国策思想宣传》、《从“大陆三部曲”看日本对华文化政策》、《满映与殖民化电影研究—以娱民电影为中心》、《殖民文化与伪满洲国的娱民电影》、《不同的历史舞台 相同的情感奏鸣》、《浅论日语中的接续词》、《日本作家的笔名》、《从“徇情”和“剖腹”看日本人的生死观》等学术论文,并著有《“满映”与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殖民化电影研究》等专著。


3)刘余馥

刘余馥,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著有《日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谈初级日语 教学实施策略》、《日语词汇教学探讨》、《对日语阅读课的思考》、《从“鼻浊音”和“ら抜き言葉”看日语的变化》、《中日审美意识的比较》等学术论文,翻译的《日本語は難しい》曾获“戈宝权文学翻译奖日语优秀奖”。



4)玄千秋

玄千秋,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韩比较文学、韩国文化、韩汉翻译、韩国史、中国朝鲜族史研究。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国国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朝鲜——韩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朝鲜——韩国史学会会员、中国朝鲜族史学会会员。著有《解读历史与文学的相互契合》、《浅析< 泪洒豆满江>中的朝鲜移民史》、《“间岛”移民小说中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浅谈朝鲜族移民小说的民族性》、《中韩转型时期小说比较研究》、《< 泪洒豆满江>和崔红日的新写实主义》、《农耕文化与韩国语》、《季节风与韩国语》、《解读历史与文学的互文性》、《间岛移民小说研究》、《有关现代朝鲜族小说中的伦理意识探讨》、《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外文版)等学术论文。


5)李莲花

李莲花,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韩国经济、中韩贸易研究。著有《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日韩投资》、《韩国企业对中国东北三省直接投资研究》、《产业集群:东北经济振兴的战略平台》、《构建循环型经济中韩国废弃物管理研究》、《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对策研究》、《韩国对吉林省直接投资制约因素分析》等学术论文。

(二)现有设备条件

外国语学院近3年用于教学、科研条件改善用经费支出共200余万元。目前外国语学院已采购的设备有:同声传译实验室(46席位),含终端46套、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投影仪、音像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含液晶电视12台,电子白板7台,外文资料等等。学院近3年来为36位专任教师配置了教学办公用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词典(书)、移动存储设备等,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图书资料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外国语学院为及时掌握学术前沿,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还加大外文原版图书和期刊的购置投入。近三年,学院新增日语、朝鲜语外文原版书籍近万册,为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师生的外语学习和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善的便利条件。此外,2014年学院还获批 “中日韩高端经贸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外语试听基地项目”等专项经费共126万,拟在“十三五”期间全部用于专业特色建设。

外国语学院依托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设备,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视听课程安排。学院现有高水准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该同声传译实验室拥有46个席位,可对学生进行多语种同声传译实践训练,也可用于召开中小规模的国际会议;学院现有教师专用研究室、办公室13间,面积近500m2,每个房间均配备大屏幕液晶电视、触摸型电子白板、组合音响等,可供师生收看收听中日韩电视语音节目,也可进行小范围的研讨授课等。目前教学设施能基本可以满足小规模、高层次教学的需求。

学院的同声传译教室主要对学生进行同声传译能力训练,并为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学生提供翻译自主练习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使用多媒体教室课程比例几乎达到100%,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听说课均使用语音实验室,效果很好。学校图书馆等相关设施都无偿向师生开放。学院严格经费管理制度,有效的经费使用和教学科研设备利用保证了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正常进行,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高效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前期研究基础

外国语学院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专任教师今年来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类、经贸类、政策性研究方向,日韩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研究方向,朝鲜族文学类、文化类研究方向等三个方向、八个种类,基本满足了建立“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所需的成果积累,并初步形成了相关的研究团队和成熟的研究方案。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1.国内外经济类、经贸类、政策性研究成果

《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对策研究》

《东北亚异地高考政策与制度比较研究》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日韩投资》

《日本TPP谈判中的农业问题研究》

《韩国企业对中国东北三省直接投资研究》

《韩国对吉林省直接投资制约因素分析》

《构建循环型经济中韩国废弃物管理研究》

《朝鲜经济特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未来投资优势》

《产业集群:东北经济振兴的战略平台》

《董事薪酬的审查机制:独立董事与监事的协作》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需要的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吉林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基于产业内分工视角的吉林省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分工视角的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吉林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创建财经高校经贸日语专业方向研究与实践》

《构建财经高校经贸日语方向实现专业创新,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财经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

《经贸日语课程设置和研究》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需要的研究》


2.日韩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研究成果

《中日韩三国词源探索》

《中日韩三国词源新探》

《日语词汇教学探讨》

《经贸日语词汇研究》

《英日韩经贸日语词汇翻译比较研究》

《日语中的指示词》

《日语指示词的文脉指示用法》

《浅论日语指示词コソア的文脉指示》

《日语接续词与副词的比较认识》

《浅论日语中的接续词》

《从“鼻浊音”和“ら抜き言葉”看日语的变化》

《短篇小说在村上春树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和“私小说”的再阐释》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预言:村上春树论》

《中韩转型期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日审美意识的比较》

《日本語は難しい》

《“满映”与殖民化电影研究》

《“满映”与电影的国策思想宣传》

《“满映”与殖民化电影研究—以娱民电影为中心》

《不同的历史舞台 相同的情感奏鸣》

《从“大陆三部曲”看日本对华文化政策》

《“徇情”和“剖腹”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本作家的笔名》

《女性日语语言表达魅力之我见》

《日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

《农耕文化与韩国语》

《季节风与韩国语》

《解读历史与文学的互文性》

《解读历史与文学的相互契合》

《浅析我的野蛮女友》


3.朝鲜族文学类、文化类研究成果

《“间岛”移民小说研究》

《“间岛”移民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创作主体比较研究》

《“间岛”移民小说中作家与作品的关系》

《浅析〈泪洒豆满江〉中的朝鲜移民史》

《朝鲜族作家崔红日的文化身份与〈泪洒图们江〉的新写实主义》

《浅谈朝鲜族移民小说的民族性》

《有关现代朝鲜族小说中的伦理意识探讨》











三、承建科研机构的队伍情况


截至2017年6月,外国语学院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13人和5人,外籍教师分别为日语(经贸方向)专业3人、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3人。专任教师当中的80%以上具有海外知名院校、国内985、211院校博士研究生学历,是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平均值36.32%(截至2016年6月)的2倍以上,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访问学者、客座教授、交换教授、专职培训等海外经历或海外工作背景,牢牢占据我校各学院(系部)专任教师海外归国人员比例的领先地位。此外,外国语学院的专任教师全部具备在日本及韩国相当于国内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的SSCI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和稳定的发表途径,常年在相当于国内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的SSCI类期刊发表外文论文。

外国语学院一方面立足于日语、朝鲜语基础教学的实际需要,稳固并提高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积极谋划并引进和培养具有相关外语背景的经贸类专业师资,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国际化、重经贸、年轻化”为特色的师资队伍格局。在现有日语(经贸方向)专业13人、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含在读)15人,超过80%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超过30%的教师为经贸类专业,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方面趋于合理。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表2-1职称结构

正高比例

副高比例

中级比例

初级比例

11%

17%

72%

0%

(2)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

表2-2学历学位结构

博士学位比例

博士在读比例

硕士学位比例

本科学历比例

39%

39%

17%

6%

(3)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表2-3年龄结构

30-39岁

40-49岁

50-55岁

56岁以上

44%

39%

6%

11%

(4)专任教师学缘结构

表2-4学缘结构

最终学历非本校毕业的比例

最终学历为本校毕业的比例

94%

6%

外国语学院现有省社科规划专家一人,省级教学名师一人,校级教学名师一人,校级骨干教师五人。此外,外国语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和社会认可。近年来,有教师获得2012年韩国国际经商教育学会颁发的“国际贡献奖”,并被韩国国际经商教育学会聘为理事,获得2015年长春韩国人商会举办的韩国周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等;另外有外籍教师被评为2012年吉林省优秀外国专家,及“2013年东北三省K-CULTURE活动韩国语演讲组”最佳指导老师奖,2014“第九届锦湖韩亚杯中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比赛”最佳指导老师奖等等;还有教师参加2013年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并获得吉林省赛区二等奖。

于此同时,外国语学院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具体来说,便是进一步明确本科的办学思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外语教学规律,更新教学观念,依托和发挥我校的财经学科优势,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以保障高质量的高就业率,继续凸显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手段、培养规格的特色,根据特色要求适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现有日语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组织朝鲜语的国际级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争取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均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增加6-10门校级精品课、3-5门省级精品课,创建国家级精品课。

进一步加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突出体现国内外联合培养的特色,争取日语、韩国语2个语种的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全部到相关国家留学一年以上。招生规模总体维持在每年15-30人之间,注重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指导教师的结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争取每个方向每年都有1-2篇具有前瞻性和延伸性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在进一步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的同时,争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升。争取新增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10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80篇,其中核心级占80%左右,权威级占20%左右,突出体现经贸类经典著作翻译的科研特色,争取在商务印书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译著10部左右,以进一步扩充我校在此领域的科研成果。加强教学研究力度,申报6-10项省级以上教研课题,再获1-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挑战国家级教研奖项。积极促进师资的引进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3-5名韩语专业教师,适当引进日语专业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及学历、知识结构,争取增加3-5名教授、6-10名副教授,中青年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90%以上,引进3-6名教学、科研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派6-12名青年教师出国深造1年以上,打造1-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增加1名省级教学名师。


2.专任教师海外经历

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中有海外经历者达80%,其中有7人取得国外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包括日本早稻田等世界知名大学;专任教师中有受聘国外大学长期客座教授;有国家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访问学者,访学目的地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此外,还有许多教师利用教育部、省、市、校各级资助项目赴海外交流、培训、考查访问。这些教师与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我校的国际化工作做出了贡献,传播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开拓了教学科研工作的视野,全面提升了能力水平。


3.外籍教师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应用性、复合性较强的专业,外国语学院英、日、韩三个专业长期聘任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母语国家的外籍教师,主讲会话、写作、概况、文化、经济社会类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均很好地融入了本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与专任教师队伍配合默契,同学生结成了良好的友谊,并传授给学生亟需的专业知识与地道的语言,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甚至经常承担本职工作之外的专业辅导、学术研讨及学生活动等工作,受到全院师生的高度赞扬与一致好评。






四、承建科研机构的发展规划


外国语学院拟将“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为我校乃至吉林省内高质量、一流的中、日、韩、朝四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经济生态、贸易生态的创新型、实用型理论研究基地,并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经济、贸易、文化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指定,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同时,逐步建立起国际交流与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使“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在未来的5-10年内成为吉林省内“外语+经贸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硕士研究生层次专门人才、未来的10-20年内成为跨学科、多种类博士研究生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并成为吉林省制定各类省内经济与对外贸易政策的“智库”。

于此同时,为填补我校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的校级研究机构的空白,“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将在不远的将来,作为吉林财经大学的校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具体执行部门,以吉林财经大学的名义进行中、日、韩、朝四国间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在未来的10年内,依托我校的学术支援优势和长春地区的地缘优势,积极主动地与我校的经济类研究所开展经验交流与合作,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协作与沟通,逐步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对象国,扩展至中、日、韩、朝、俄、蒙六国,使我校成为吉林省内东北亚地区经济理论、贸易理论、文化理论的重点研究基地。为此,外国语学院目前制定的“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点工作方向,确定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三个方面。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外国语学院将加强队伍建设、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成果建设。

外国语学院准备在未来的10年内,根据办学规模和办学要求,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师生比使专任教师数量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数量值,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人均课时量过多的情况,切实保障外国语学院教师,尤其是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专任教师,拥有充分的科研时间。通过上述保障措施,在给予专任教师充分的科研时间的同时,外国语学院拟通过开展督促会、项目申报说明会、科研座谈会等方式,统一外国语学院、特别是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专任教师的思想,促使外国语学院教师、特别是上述两个专业的中青年专任教师形成“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思想意识,自觉地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成果为根基积极申报副高、正高职称,从而改善外国语学院现有职称结构,在提高日语(经贸方向)专业与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专任教师冲击副高、正高职称积极性的同时,外国语学院拟以“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为上述两个专业的专任教师提供稳定的科研成果发表途径,建立起外语论文的评定体系,保障上述两个专业专任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逐步形成“以科研成果冲击职称;以职称为依托申请国家级项目”的良性循环。

通过上述调整,外国语学院拟以“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建立高效、稳定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积极与海外、尤其是与日、韩两国合作进行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级、部级、省级、校级专门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积极谋求日、韩学术财团、姊妹学校、各级研究机构的协作与支援,争取在5-10年内为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的专任教师及我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创造参与日、韩两国姊妹院校研究项目的机会,为日语(经贸方向)专业、朝鲜语(经贸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创造赴海外交换学习、参与国内外项目的机会。同时,秉着“以研促教”的精神,将学术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本科阶段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弥补课本知识基础性强、新颖性不足的缺陷,从而为本科生的“订单式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研究储备。

为此,拟在“日韩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后,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向的研究:

1.东北亚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

2.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与经济、贸易关系

3.中日韩三国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文学、比较文学;文化学

4.东北亚视域下的中国朝鲜族社会及中国朝鲜族的历史、文化生态

5.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与东北亚视域下的吉林省经济政策

6.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与东北亚视域下的吉林省贸易政策

近期的研究计划为:

1.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与经济、贸易关系方向

1)东北亚区域的吉林省产业结构研究

2)中日韩三国汽车产业研究

3)东北亚区域的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

2.中日韩三国文化学方向

4)中日居住文化、饮食文化等民俗研究、比较研究

5)中韩(朝)居住文化等民俗研究、比较研究

6)朝鲜族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等民俗研究、比较研究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科研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